评价一个小区的优劣,大致可以从地段、配套、交通等宏观方面,以及绿化、户型、楼间距、梯户比等微观方面来考察。
对于刚需住房而言,首先要考虑的,其实并不是所谓的绿化、楼间距、户型、朝向这些锦上添花的因素,而是权重占比更大的地段、交通和配套要素。
刚需居住者,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容身之所,然后是一个图发展的据点,要考虑的是:
房子500米步行范围内有没有地铁站?商场农贸市场方不方便?有没有三甲医院、12年一贯制中小学校?距离市中心核心CBD有多远等。
而不是吹毛求疵地去要求一个刚需楼盘既要绿化、又要梯户比、还要户型朝向等等方面都拿满分。
世界上不存在100分的房子,即使存在,那么它的价格也会让大多数普通人高攀不起。
一个从三四五线和十八线县城农村出来,刚到一二线大城市落地生根的刚需买家,需要优先考虑的,归纳总结起来,主要是以下这几个方面:
1、地段和交通,占50%权重
一套刚需房,只要地段选对了,那它的含金量,就已经锁定了一半。
地段这个要素,可以具象化为距离市中心CBD有多远?房源最近的地铁站有多远?是不是城市核心城区板块?是否处于城市级别的核心商圈内?等等。
交通其实是附着在地段上的,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,以地铁站为例,一个配置了地铁站的地段,未来这个地段上的房产,升值潜力一定是有保障的,毕竟地铁站数量在任何城市都是有限的,配置在这个地段,一定有它的道理。
另一方面,就是私家车出行是否方便,是否便捷接入城市环线或其他快速路线、主干道等。
2、配套资源,占30%权重
配套资源关乎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,本质上还是和地段相关的。
地段核心的房产,周边的配套一定也不会太差。
比如平时要逛的商场、孩子上学的学校、老人看病就医的三甲医院、文体运动的体育场馆和博物馆、银行金融机构等,这些市政、公建或者商业配套,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支持和联系,是非常重要的。
配套资源,起码占了一套房产含金量30%以上的比重。
当然,很少有刚需房产能把这些配套全部都集齐,能够占了其中十之五六,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刚需房了,如果能占十之八九,那就是刚需房产的天花板了。
3、价格优势,占15%权重
刚需购房者,对于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,在确保了上述的地段和配套基础上,就可以对比价格优势是否符合预算了。
毕竟,低价入手刚需房产,能给自己未来置换改善,留下更多议价纵深空间,同时在月供消耗上,也能让现金流不被过度占用,每月开销之后仍有所结余。
价格总体来说,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,仍然是一个比较看重的要素,占据15%左右的权重,虽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,但是,同等基础配置条件下,当然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项目。
4、其他细枝末节,占5%比重
其他的细枝末节,主要是物业、绿化、户型、朝向、圈层、楼间距等微观层面的因素,这些因素附着于前面的几个大项,比如地段、配套之上。
拥有好的地段和配套的房子,再有这些细枝末节的优点,那属于锦上添花。
但是,如果只有这些细枝末节的优势,地段和配套等条件太差,那就是“不务正业”的刚需房,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没抓住主要矛盾,主次不分。
细枝末节的要素,顶多只能占到一套刚需房5%左右的话语权,超过这个比例,就是舍本求末了。
瑞和网配资-瑞和网配资官网-在线股市配资平台-按天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